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日前,**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决定新增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额度1000亿元,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今年以来,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商品房市场“去库存”等国民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推出多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笔者看来,今年推出的多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三个维度发力,畅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了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精准滴灌了实体经济。

  一是,额度足,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新增1000亿元额度支农支小再**。除了今年新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央行此前设立的多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金融机构今年仍可使用。笔者据央行披露的信息梳理,截至今年6月末,仍在存续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达18种,包括3种长期性工具和15种阶段性工具,合计已使用余额超7万亿元。其中,除了支农支小再**已使用余额占总额度比例较高之外,其他工具仍有较高比例的额度待使用。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未使用额度仍较为充沛,未来将持续发挥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二是,利率低,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今年新增的以及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普遍为1.75%,**为2.25%,**仅为0.5%。较低的利率,一方面可以**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资金成本和流动性压力,引导金融机构向特定领域发放**;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进而通过市场化机制**金融机构与特定领域实体企业的负债成本,并推动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下降。从数据来看,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他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今年6月份,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为3.63%,继续保持历史低位。

  三是,投向准,有效支持**领域融资需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了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成为推动政策工具快速有效落地的“内驱力”。具体而言,今年新增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覆盖了中小型科技企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售和租赁、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普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域和薄弱环节,相关企业和主体通常面临融资难题,对这些领域金融机构也存在“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的顾虑,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及时推出,解除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有效满足了特定领域的融资需求。

  未来,监管部门仍需持续发力,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宜用好政策工具,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4-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