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杭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林  Lin Chen

  尌林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世界设计联盟(World Design Consortium)**合作伙伴

  2020 AD100 YOUNG ****影响力设计新锐

  2020****民宿设计人物

  **美术学院硕士

  所获奖项:

  2021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 建筑与结构设计金奖

  2020 ArchitizerA Firm 全球年度**小型建筑事务所

  2020 ArchitizerA 概念类·学习类大奖

  2020 ArchitizerA 文化类·文化馆类大奖

  2020 iF Design Award 建筑设计奖

  2020's Best GPDP Award 法国双面神文化建筑金奖

  2020 DtEA 全球**教育意义建筑设计奖

  2020 **台北设计奖优选奖

  2020 WA Awards世界建筑大奖、

  2020 **设计头条年鉴榜 TOP DESIGN100 |年度**酒店设计

  2020 AIM 安宁黎明社区改造金奖

  2020 美好生活·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2019 IDA  Design Award 其他类建筑金奖

  2019 DFA Design  For Asia Award 亚洲**影响力设计大奖

  2019 I-ding Award 公共建筑空间类金奖

  2019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文化类建筑奖

  2019 AIM 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入围奖

  2018 年有方年轻事务所

  01 梁家山·拾云山房

△ 拾云山居  摄影:赵奕龙

  南边多山,山有深林。

△ 群山环绕的村子  ©尌林建筑

  拾云山房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一处山林古村之中,村子保留了完整的夯土民居面貌,村中建筑依山势高差而建,群山环绕,村口处尚存几颗繁茂的古树,已上百年。书屋坐落于村口广场不远处,旁边是保留完好的夯土三合院民居,场地原址有一个牛栏房,坍塌后被拆除。

△ 建筑区位  ©尌林建筑

  建造书屋,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让人静下心的地方,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里感受到自由和**。

△ 鸟瞰书屋  摄影:赵奕龙

△ 书屋融合在层叠的屋顶关系里  摄影:赵奕龙

让空间与乡村友好

  把书屋的一部分空间留给村民,是我们设计初始阶段就有的想法,所以一层设计成一个开放的架空空间,村民们可以在此喝茶聊天,小孩们也可以在这里玩耍打闹,把各种活动的可能性都串联起来。

△ 手稿  ©尌林建筑

  同时站在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在设计策略上抬高书屋的实体空间部分,让建筑体首层与道路之间形成空间的退让。而书屋的二层则和儿童戏玩区在同一空间层面上,方便儿童玩耍与家长照顾。在乡村设计建筑,我们都希望建筑与村民、与乡村环境都能保持一种最友好的状态。

△ 从西南角看架空的书屋  摄影:赵奕龙

△ 村民在书屋首层喝茶聊天场景  摄影:赵奕龙

天井与时间性

  天井作为空间核心被安放在书屋中,尺度怡人,下雨时,雨水从天井落入书屋水池,在书屋就可以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晴天时,阳光可以直接照射进来,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我所理解的乡村建筑的精髓,是一种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人与时间和谐共处的状态。

△ 天井与水院  摄影:赵奕龙

回廊与交流

  在书屋二层设计了两圈回字形的书架,一米左右的宽度,尺度舒服,由首层结构架空悬挑而出。行走在回廊犹如游园的体验;同时,书架上打开了很多洞口,让视线穿透,空气流动。

△ 书架回廊  摄影:赵奕龙

△ 入口与上夹层的楼梯  摄影:赵奕龙

  读者漫游于回廊时,视线和空间通过洞口突然被打开,空间的边界便消隐了。当人站在洞口的另一边,透过窗口,不但能看到坐在窗台上看书的人,还能看到更远的窗外,远处的山林和大树。通过屋内层层递进的透视感能产生空间与人,与环境的交流和对话。

 △ 书架框内窥视阅读空间  摄影:赵奕龙

△ 儿童阅读空间的多种状态  摄影:赵奕龙

△ 与阅读状态相结合的书架  摄影:陈林

实验性的尝试

  实验性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建筑设计研究方法,在书屋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形态类型上的实验,一个是材料运用上的实验。

△ 形态演变  ©尌林建筑

  形态类型上,把书屋实体空间部分抬高,实体部分延续当地民居的双坡屋顶形式和坡度,以及传统的屋面顺水做法和小青瓦的铺设,却在屋顶的屋脊上做了微小的设计动作,让屋脊的角度做了6.5°小偏转。使书屋的屋顶形态发生一点微妙的形态变化,屋顶的檐口一高一低,室内屋顶的倾斜结合均质书架的空间,让空间发生变化。

△ 设计策略  ©尌林建筑

  

△ 阅读空间  摄影:赵奕龙

  乡村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很多时候是一种尝试,设计的灵感不仅只来自建筑师的直觉判断,而且需要根植于乡村本身,让在地性与创造性很好的结合。

△ 手工模型  ©尌林建筑

  02 马儿山·林语山房

△西北侧仰看民宿 ©赵奕龙

缘起

  马儿山村离张家界主城区约25分钟车程,相较于张家界景区,这儿的山虽不是奇峰却也林木葱笼,加上零星散落于山坡田野间的民居,别有一番野趣。作为张家界美丽乡村的典范,马儿山村已有基本固定的当地游客来源。周末时分,选择来此游玩休憩的游客不少。

△南侧鸟瞰民宿与远山的关系 ©赵奕龙

场地策略和场所精神

  建筑用地是由三个宅基地组成,长条状地块,在东西方向上有将近3米的高差,两个宅基地位于西侧,一个宅基地位于东侧下端,刚好建筑就形成了两个主体量,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中间用一部半通透的楼梯廊道链接两边。

△傍晚南侧立面建筑的虚实关系 ©赵奕龙

△顺应地形逐级而下的台阶和水景 ©赵奕龙

  远山作为关键要素,在空间中希望被不同的方式观看感受:在建筑的下部分空间,山体是隐隐约约在树干间透出来,越往上行走,视野开阔的同时,连续的山屏也逐渐展现。同时通过客房的不同开窗方式,远山被引入的状态也不同,有长条卷轴式,有框景片段式,有连续断框画幅式,对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类型进行呼应。

△远山长卷横轴框景 ©赵奕龙

远山近林,情感共鸣

  一层接待大厅是一个横向展开相对低矮的空间,压缩了视觉和体感。右行下几步台阶进入下沉的休闲区域,连续的横向玻璃窗提供了相对开阔的视野。低层树木枝叶繁盛,层叶荡漾,偶见远山。从休闲厅逐级绕行至左侧,设置了水吧和早餐厅,吧台以天然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斑驳的竹影形成天然的动态画面。

△横向延展的接待大厅空间 ©赵奕龙

△土砖墙与空间中高差台地关系 ©赵奕龙

△横向连续的长条玻璃窗将树林引入室内空间 ©赵奕龙

  一层的两个客房布置简洁,空间围绕两个方向的景观展开布置,床朝向北侧的远山,喝茶区则朝向东侧田野,户外有一个L型的休闲阳台。

  

△东侧的喝茶空间朝向开阔的田野 ©赵奕龙

  二层设置了亲子房:空间分上下两层,内部有楼梯上下,室内根据不同使用属性设置了不同的高差和地面材料,屋顶木结构层**。

△有内部悬挑楼梯的亲子客房 ©赵奕龙

  顶层大套房,空间横向延展,从玄关转入便能看到连续的山景被引入室内,视野被**打开,近处有部分树杈冒出,形成近景远景层次,空间通透自由,屋顶木构梁架**,结构与空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透过木结构和天井看到整个通透的大套房空间 ©赵奕龙

结构体系和在地化材料建造

  建筑的立面材料我们更希望能具有在地性,回到自然与建造的关系上, 充分的利用当地有的材料,既控制建造成本又能方便的找到当地工匠施工。像垒毛石,土砖墙,水洗石,水磨石,青砖墙,小青瓦,都是当地非常常见的用材,施工工艺简单,易取材,建造**性易把握。

△建筑上的毛石垒砌墙面 ©赵奕龙

  在结构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结构本身就是可以被表现的,是建筑空间和墙体体系的一部分,可直接被感知。用木模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即是剪力墙结构,又是内外空间墙顶面,木纹和水泥质感即纯粹又能被直接触摸,而且可以实现无柱大开间空间,减少柱子的出现,实现空间自由。木构在当地传统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建筑的上半部分使用纯木构,与剪力墙结构体系咬合,木构杆件在室内空间中直接**,无二次装饰面层,结构材即空间面材,所有电线都走在屋顶保温层空腔里,极致的结合建筑结构和室内效果。

△架空的灰空间,远山若隐若现 ©赵奕龙

理解**性

  我们总是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化解传统建造和现代设计的矛盾?如何让工匠理解图纸?如何让看似零散的材料组织成空间?我的回答是对**性控制很重要。**不等同于精致,**在我看来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感知,一种内在的控制逻辑,可以用语言传达,可以被训练,但不**能用图纸完整表达。**可能是抽象的,在建造中与用心感受**会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我会跟垒石的工匠师傅说:垒石头的时候,自然面外露,无需水泥勾缝,水泥砂浆退进毛石墙面**分,石墙整体关系下大上小,大小石块**垒砌,无需挑选颜色,1.5米间方用拉钩与内墙体拉结。景观墙体用大于建筑墙体1/3大小的石块垒砌。工匠师傅基本能做到这句话的要求也就算是**了。

△架在石坎上被看全的东立面 ©赵奕龙

一体化设计的实现

  这次是一次相对综合的一体化设计实践,涵盖了项目定位策划、区域规划、建筑、室内、软装、景观、灯光、结构、水电暖、智能、标识导视全专业、全系统、全过程的整体设计,全盘考虑,一体化设计落地。形成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连贯性,硬装和软装搭配的完整性,建筑跟景观衔接的延续性,结构与材料关系的统一性,各方面在图版和实践中做到比较好的配合,也减少了很多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工种的矛盾冲突,大大缩短了项目的施工周期,建筑室内景观施工紧密衔接,节省了大量的造价成本。同时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保证了设计语言系统的完整,材料体系的贯穿,实现室内外自然过渡,创造了空间的完整体验,**呈现完整统一的空间效果。

△手工模型 ©尌林建筑


27590
标签: /
上一篇2024-01-06
下一篇 2024-01-06

相关推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