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指出随着加密技术逐渐被主流技术领域接受,随着加密监管的放松,加速主义泡沫的增大和加密驱动的标志性案例的不断涌现,早期的 DePin,DeSci 和 AI 热度火爆,已经能看出趋势和机会,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者将利用加密 技术进行项目融资和发展,未来四年或许将是加密技术真正应用的爆发时机。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上个月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在推特上刷到与 AI 代理相关的推文,就**会收藏起来,方便以后深入研究。同时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关于代理技术的动态和发布,甚至与 Truth Terminal 或 Zerebro 的元趋势无关。
例如:
·Stripe 发布了关于在代理工作流中集成支付功能的文档。
·Balaji 转推了 Aravind Srinivas 的请求,内容是开发一种把代理当作一等公民对待的 Perplexity 浏览器。
·OtCo 演示了一个代理为自身需求在特拉华州创建 LLC 的流程。
·Circle 推出了一篇详细教程,讲解开发者如何将 USDC 集成到各种代理中。
就在几天前,Satya Nadella 展示了 Copilot Workspace 的演示,这是**以代理为核心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好吧,你可能在想……这没什么特别的,对吧?毕竟,大型科技公司讨论代理技术不是很正常吗?谁不在讨论呢!但这正是我的观点所在——这是**次,我感觉我们所处的加密货币消费泡沫,正在讨论与整个科技行业相同的话题。或许风格不同,但**属于同一范畴之内。加密货币对普通人来说一向显得很「怪异」。甚至在科技圈内,加密货币也常被视为那个惹人烦的小弟弟。而且,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我们这个行业引发的那些疯狂头条实在太多了,就连业内的大部分人都承认,有些趋势确实太离谱。
此前,加密领域的主流趋势很少能在短期内与其他科技领域产生重叠。比如,一个**的 LLM(大语言模型)工程师,和一个 10,000 张 PFP(头像图片)项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或者,为什么一个研究寿命延长的科学家会关心新型的收益资产?
总的来说,加密货币领域过去的叙事,更多吸引的是艺术家和量化分析师的注意力。但现在,终于有机会打破这种循环了!虽然我们还远没到那个阶段,但我个人已经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
这里有三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1. 加密监管的放松
2. 加速主义泡沫
3. 加密驱动的标志性案例
加密监管的放松
本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专员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宣布,他将于明年 1 月 20 日辞职。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哪怕只呆过一周,你就知道这个消息堪比哈利·波特击败伏地魔。
过去四年里,根斯勒几乎是美国加密行业的**阻碍。他不仅仅拖慢了监管进程,更积极采取行动打击这个新兴产业。Linda 的推文**地指出了这一点——像 Coinbase、Consensys 等公司,以及无数其他企业,被迫在华盛顿游说和抗争上花费了数亿美元。
而现在看来,有可能接任主席职位的候选人似乎要来一次**的大反转。
无论谁**接任这个职位,有一点是明确的: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他要比上一届政府更积极地拥抱加密货币,说实话这个门槛并不算高。
在我选举周的帖子《Fairshake PAC 的 1.33 亿美元去哪了?》中提到,伯尼·莫雷诺(共和党)在俄亥俄州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了 4010 万美元的捐款,以击败舍罗德·布朗(民主党)。
**,莫雷诺赢得了选举,这无疑是整个加密货币领域的一个重大胜利。他长期以来都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而布朗则是参议院中加密监管的重要阻碍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是关于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的讨论就已经令人难以置信!三个月前,如果有人提到这件事,我会说这简直是做梦。然而,随着过去几周内加密货币的势头显著变化——价格上涨、BlackRock ETF 资金大量流入等等——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个事实:联邦政府可能真的会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那么这些监管新闻与加密货币跨越鸿沟进入更广泛的技术采用有什么关系?
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他技术领域的开发者长期以来对加密技术的可靠性感到不确定。在美国,许多人认为将这种波动性高的技术与他们毕生的事业结合在一起风险过大,特别是担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如诉讼和罚款。
然而,随着新政府逐步拥抱加密货币,并通过明确的监管政策,这种情况很快会有所改变。其他领域的开发者会开始感到安心,并在战略上探索加密货币的应用。
Vitalik 的总结非常到位,如截图中提到的——缺乏明确的监管框架让许多严肃项目的开发者望而却步,抑制了这项技术的成长。
而不在生态系统内主动开发的人,往往通过一些夸张的新闻头条对加密货币形成印象,比如「某人靠 Moodeng 或 Bonk 成为百万富翁」。显然,这种卖点不足以说服像 Anthropic 那样的**工程师参与到加密货币的技术开发中,对吧?
希望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支持加密货币的政治家能尽**努力让外部人士更简单、安全地采用这项技术。
加速主义泡沫
上周,我读了 Packy 的文章 《特朗普泡沫》,其中提到未来四年将是冒险、愿景驱动和未来主义乐观的**时期。尽管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部分内容有些过于夸张和浮夸——但他提到的许多要点确实值得深思,例如我们正进入一种看待变化的新方式。
这种现象被 Byrne Hobart 和 Tobias Harris 称为拐点泡沫(inflection bubble)。
拐点泡沫的定义是:「投资者相信未来将与过去有重大不同。」比如互联网泡沫。人们相信未来的形态会有显著变化,因此会投资那些他们认为最能从这种变化中受益的事物。
这与加密货币的关系
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认为加密货币(而非传统风险投资)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拐点泡沫的金融支柱。
以去**化代理的未来为例,我会让 Truth Terminal 来解释这个现象。如果你不想读**文,那以下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我并不是说目前 90% 的 MEME 币会成功。相反,这种形式仍然很新,只有当我们开始看到更聪明的**经济设计时,MEME 币才有可能挑战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好投资」的资产。
随着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和游戏等行业的热度不断升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将 AI 代理与加密**结合使用,能让尝试新想法的效率提高 10 倍。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在能源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核工程老兵,想要实现自己的一些远见,你可能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去说服风**司投资你的想法,组建团队,建立社区等。
或者你可以这样做:
1. 写一篇**,详细描述你的背景、论点、计划和愿景等。
2. 在 Twitter 上部署一个「品牌代理」,帮助你传播你的想法。
3. 通过**发行筹集初始资金。
4. 与代理合作,建立一个真正的粉丝社区(比如社交打赏)。
5. 从这个社区中成长你的团队,你还可以利用赏金机制。
这简直就是在描述 2017 年的 ICO 狂潮,但我忍不住认为,ICO 可能只是出现得太早了。在我看来,一些变化比如加密基础设施的改善、支持加密的监管环境、市场的成熟、机构的采用等,确实是有影响的!
话虽如此,上述框架仍然会产出成千上万的无意义项目。但这和风**司总是谈论的「幂律」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我的看法: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技术领域的真正高能建造者通过加密驱动的融资方式,真正尝试实现他们的愿景。
在 2017 年,显然没有这样的情况。而到了 2024 年,或许只有一些早期的 DePin 和 DeSci 项目能稍微体现这种趋势。
但正如我在这篇文章开头提到的,**次我感觉到加密领域的关注点与其他技术领域的关注点之间有了一些重叠。
不仅仅是 AI 代理,甚至包括生物科学研究、GPU 资源分配等话题,也开始与加密领域的讨论有所交集。
我还没有详细研究过 pump.science,但我并不惊讶它已经成为这个领域**门的话题之一。的确,围绕它的疯狂投机、合法性和安全性等问题,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我希望加密领域的人都能承认这一点)。但需要强调的**是,大家对加密融资应用于非加密使命的概念普遍感到兴奋。
这里的关键点是,**创意的模式自 2010 年代 Kickstarter 初期以来已经得到了验证。拥有群众的智慧和支持,远胜过封闭的董事会。人们渴望参与其中!但事实是,也许这项技术和社会共识需要时间来发展。而现在,看起来**的风暴正在汇聚:政治管理层的积极变化、加密和 AI 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加速主义泡沫带来的大量创意。
然而,即便如此,我认为要真正让这个概念被认真对待,仍然缺少一个关键因素!
加密赋能的代表性人物
最近 Onchain AI 和 Goat 的热点话题其中一个最酷的地方就是,它吸引了一些 AI/LLM 开发者进入加密领域。我敢打赌,没有人能预测到这场与 Andy Ayery 的 Threadguy 采访
像 Nick Liverman(Chaos 的创始人)这样的人,他们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机器人学、超人类主义等项目,而他们可能在过去一个月赚的钱,比过去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看到 Beff Jezos 为他的朋友 Shaw 加油也很酷,Shaw 正在构建 ai16z 和 Eliza 框架,这是一个用于代理币的启动平台。这里不光是 Beff 的参与,而是有一些深耕 AI 领域的人,通过 LLM 开发者在 Onchain AI 上的实验,开始关注到加密领域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棒的现象,意味着 AI 与加密的交集正在加深。
我想表达的关键点是,在未来一年里,我们将看到一些来自不同技术领域的人真正拥抱加密货币,并展示代理和**模型在构建大规模项目时的**性。一旦我们看到几种成功的操作模式,其他人就会开始兴奋地尝试推出自己的创意。目前,所有这些**发行和实验仍然处于「初级联赛」。
只需要几个成功的故事,大家就会蜂拥而至。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