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少俄罗斯商品馆。这些店铺打着“源头直供”“俄罗斯进口”的旗号售卖相关产品。但一些消费者发现,店铺内只有部分产品原产地为俄罗斯,还有不少产品产地为**,割韭菜、智商税等争议也随之而来。
近期,上海市场监管局对争议的俄罗斯商品馆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对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原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整治行动也坐实了这一问题。
这类店铺如果将国产或者产自其他**的商品宣传成特定**的进口商品,就属于虚假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属于虚假宣传的,消费者可向经营者主张赔偿。
巧妙之处在于,一些店铺在装潢、标识、营销等方面煞费苦心,从整体上打造“正宗”“原产地”“原装进口”等印象,不断加深消费者的认知,令消费者以为店内所有商品均为进口。个别店铺甚至宣传自己为“**馆”,使消费者误以为店铺具有官方背景,在选购时忽视对产品具体信息的查看。
还有一些店铺在包装上“用心思”。虽然注明“某某风味”“某某样式”“某某特色”等字样,但是标明**或者产地的几个字较大,“风味、样式”等字很小,有误导和打擦边球之嫌。面对质疑,商家往往采用国外工艺、**生产等话术来搪塞消费者。
商品销售中进行虚假宣传,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严厉打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进口专营店的资质审核和排查,发现涉及虚假宣传、无证经营等问题,要严格执法,提高欺诈代价。进一步规范进口专营店的经营行为,确保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进行清晰标识,防止“伪货”浑水摸鱼。监管还不能止于线下,对涉及虚假宣传的电商企业和渠道也要一并清理。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加强进口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进口产品及渠道透明度,改善进口商品供给。
随着**消费升级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将有更多具有异域特色的原产地产品进入**市场,走近消费者。这些进口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对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赛道、新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新赛道上,企业和商家不能玩虚假宣传的**路,而应谨记诚信经营,在拓展细分市场、把握消费商机的同时,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商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孟 飞
李春晖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