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8日,今年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14870.5亿元,显著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银行资本补充需求的旺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减费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内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受限,需要通过外源性融资渠道补充资本。
从国有大行来看,记者日前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业内人士预计,特别国债将于今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落地,发行规模不少于1万亿元。“目前我行正在积极研究核心**资本补充的方案,也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将在监管部门和股东的统筹安排下,推进落实资本补充工作。”一位国有大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较于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增大,大型银行客户下沉,市场竞争加剧;上市之路异常艰难,不少中小银行IPO申请半途而废;永续债和优先股发行门槛较高,难以普及到绝大多数银行;二级资本债信用风险溢价上升较为明显,市场接受度有所下降……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的诸多问题待解。
商业银行“**”提速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已发行二永债14870.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11157.9亿元的发行规模。其中,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8718.5亿元,同比增长13.8%;永续债发行规模615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61.8%。
在资本补充的具体渠道上,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途径。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赖于将经营利润转化为资本的方式。而外源性融资渠道更为多样,涵盖IPO、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
“今年以来,银行业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为保持稳健经营、满足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增厚资本金,以支撑信贷投放规模的有效扩张。同时,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承压,导致通过利润转增方式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受限,需要通过发行二永债等方式实现外源性资本补充,以弥补资本金缺口。”**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告诉记者。
在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的同时,补充国有大行核心**资本的特别国债发行情况也备受关注。
此前,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工作已经启动,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成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为各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加快完成相关工作提供**服务。
就目前来看,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根据各行2024年三季报数据,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95%、11.42%、12.23%、14.10%、10.29%、9.42%。
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王剑认为,六家国有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未来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即这几家银行未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或持续超过资本内生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补充资本。
“近几年大型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资产投放主力军,资产增速一直快于行业整体水平。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资本内生补充速度减缓,制约长期资产增速。若后续核心**资本得到补充,未来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将在行业中保持**地位,继续担当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王剑说。
中小银行陷入资本补充困局
相较于国有大型银行,在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承受着较大压力。**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1%、13.61%、12.71%、13.08%。
“中小银行净息差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允许中小微企业**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导向下,中小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客户不断下沉,导致中小银行原有市场竞争加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
“与大型银行相比,部分中小银行缺乏获取非利息收入所需要的业务牌照,例如理财、投资银行等,这意味着净息差收窄对收入结构单一的中小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从长期来看,利润留存形成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是银行资本**可持续性的来源,但在经营挑战加大、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持续减弱。”曾刚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纷纷通过外源性融资渠道加强资本补充,但就目前的各种外源性融资工具来看,中小银行仍面临一些约束,融资规模相对有限。
“在IPO方面,排队上市的中小银行数量较多,但上市前景并不明朗,不少银行在多年等待之后,因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变化等原因不得不半途而废;在发债方面,二永债发行门槛较高,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自身综合实力较弱,难以满足发债要求。由于自身评级不高,多数中小银行发行的债券利率要高于大型银行,即使发债成功,后续也会因实力及品牌效应较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江浙地区某城商行一位副行长告诉记者。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先后有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3家银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结束了上市进程。
“2023年**注册制落地之后,资本市场更倾向于支持业绩稳定、模式成熟、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尤其是科技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质量一般、业务模式传统的农村中小银行上市的不确定性增大。”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作为金融机构,银行的上市过程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管理等有严格要求。
提升资本补充工具适用性
商业银行增强资本实力,可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未来,政策制定部门及商业银行需在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多元化、差异化资本补充渠道。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多管齐下,积极探索“**”渠道,应对资本充足率下行压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据记者不**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60家中小银行获准通过增资扩股和定向募股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其中,泰安银行、四川天府银行、济宁银行等10余家银行的增资扩股方案已获得监管批复,河北鸡泽农商行、日照沪农商村镇银行等50余家银行的定向募股方案获批。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并结合中小银行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提升资本补充工具的适用性,实施差异化的资本补充工具监管要求,为缓解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在政策层面,上述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补充银行资本的工具种类较多,但对财务指标和监管指标要求较高,建议加强符合我国中小银行实际的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在各项权重和条款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提升农村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同时,要细化分类和实施差异化资本补充工具发行要求。“当前,农村中小银行数量众多,要根据监管评级、监管指标和资产负债等标准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同一资本补充工具采取不同的审批标准、准入条件和发行要求,以此提升资本补充工具的适用性。”上述上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曾刚认为,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上市融资;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引入更多合格投资主体,例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优先考虑机构投资者,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私人银行客户等,充实银行资本债券的投资人群体。
对金融机构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本规划,通过发挥资本的约束和资源配置作用,促进资本使用和回报有效平衡,提升资本内生增长能力;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强化风险管控,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