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 Mike Neuder(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编译|比特币行情网(@OdailyChina)
译者|Azuma(@azuma_eth)
编者按:本文系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Mike Neuder 今日所发布的一篇个人观点向文章,文章主要对以太坊的定位、路线图、价值捕获等等进行了再梳理。
根据 Neuder 个人的说法,本文虽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但成文过程中却得到了包括 Vitalik 在内多位以太坊生态“大脑”的评论支持,在以太坊争议漫天的当下,本文或许有助于帮助市场进一步理解以太坊的运营思路及发展脉络。
1. 以太坊的本质:产权
以太坊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产权的协议。以太坊协议创建了一种数字形式、自我托管、无需许可的资产,其价值可以全球传输,且无法被没收或审查。以太坊对去**化的坚定追求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去**化的妥协都可能成为没收或审查的可趁之机,从而在根本上限制这一产权系统的有效性。
这一论点的三大基本支柱为:
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产权,即用户在价值的存储和传输方面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化的区块链之上,某些强大实体可影响链的结果。
产权系统中所存储的价值,与该系统产权的可信度直接相关。
综合来看,一个可能(并且将会)受到集权审查方胁迫的**化系统无法提供与去**化系统相同的产权效果,因此其价值也较低。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以太坊的去**化只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后美元时代”才有价值,但这其实是错误的 —— 去**化在当下就至关重要。
区块链的攻击模型不仅要考虑那些想要撤销交易**性的对手,还必须考虑到那些更微妙的行为者,他们试图在不****系统的情况下控制经济结果。这种攻击行为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胁迫验证节点的行为(参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员工报告),以及对链上活动实施严格的 KYC/AML 要求(参见 Blackrock 的 BUIDL 基金详情)。
Solana 所宣称的目标是实现“全球**、最无需许可、最易访问的金融市场”以及“**人无需许可即可访问的全球共享状态”,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策略来维护其区块生产的可信中立,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该链**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受监管但透明的金融传输层 —— 可能受到政府的审查限制。这一前景似乎远不如以“抗审查”和“自托管”为核心的产权系统那般有吸引力、影响力及价值。
除了验证节点集之外,以太坊还有效地去**化了生态系统的许多其他部分,包括(i)基于**和 PoW 挖矿的 ETH 早期分配;(ii)去**化的质押分配;(iii)L2 上有意义的活动和交易量;(iv)持续改善的客户多样性 …… 以太坊在“人力”层面的去**化举措也令人印象深刻 —— 该网络由全球各地的个人和团队公开构建,允许许多人贡献和投资协议的未来。这种价值、权力和智力的真正去**化极难复制。此外,由于大部分技术是在开源和公共领域环境中研究和开发的,因此以太坊也可以继承一些专注于执行扩展的生态系统的优势。技术可以商品化,而以太坊的去**化则不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决定这些生态系统结果的是市场而不是价值观。如果在 L1 执行、用户体验和价值累积等方面,去**化的边际成本过高,那么去**化程度**的区块链的价值可能也会**。Solana、Monad、BSC、Tron 的看涨逻辑是,这些区块链可以用较低程度的去**化为大多数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相对足够的产权效用。
我倾向于认为,从中期来看,审查、资产扣押、KYC/AML、节点胁迫等行为将使人们开始质疑**化系统的稳健性,并可能导致此类系统的市场被限制在单一**管辖区。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之间缺乏信任,并试图通过资本控制和金融监控来规范和监视他们的公民,全球经济活动似乎不太可能自然地通过单一系统进行,但以太坊对可信中立有着独特的主张,ETH 是从这种可信中立中获取价值的资产,它也是该系统中真正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的**。
相比之下,**化机构所发行的美元稳定币并不为持有者提供**产权保证,正如 Eigenlayer 创始人 Sreeram 所说,** USD** 的持有者都可能面临被 Circle 或 Tether 任意“收割”的风险 —— 你无法在有着对手方风险的情况下真正拥有可编程的货币。我希望 ETH 和用 ETH 抵押的稳定币及衍生品能够成为保护数字财产主权的默认选项。
2. 以太坊和 Rollups以太坊的中立性和抗审查特性使其成为结算、存储和表达价值的**场所。然而,仅靠 L1 的结算并不能完整地描述以太坊以 Rollups 为**的路线图之目标。以太坊还充当着 Rollups 的结算和数据可用性层。
我会将 Rollups(以及它们对应的 Rollup 平台,如 Optimi** Superchain 和 Arbitrum Orbit)视为一个个独立的领地。每个领地都将竞争着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 快速的交易、低廉的费用、简单的上链流程等等,但这是以牺牲**的去**化为代价的。
我之所以将其称为领地,是因为就当前看来,负责创建和扩展生态系统的 Rollups 团队都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Rollups 的意义就在于它们做出了以太坊 L1 所不愿意做出的权衡,如果 Rollups 都需要像以太坊那样去**化,那么最初又为何要建立这种共生关系?Rollups 依赖着以太坊所提供的安全性和去**化,而以太坊则依赖着 Rollups 来扩展生态系统内的经济活动。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Rollups 必须达到 Stage 2 的状态,即升级桥接合约的规则极为健全,且为桥接资产提供清晰的退出路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Stage 2 并没有强调(i)Rollups 排序器的去**化程度;(ii)Rollups 活动产生的费用和 MEV(矿工可提取价值)的去向;(iii)Rollups 生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Stage 2 为 Rollups 如何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化设定了一个标准,而对 Rollup 设计的其他维度则没有太多规定。我不会介入关于 Rollups 如何或何时实施排序器去**化的辩论(尽管我通常同意 Max 的观点 —— 我看不到它们这样做的动机)。尽管如此,我仍同意 Vitalik 的观点,这不应该是**先考虑的问题。我认为 Rollups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i)通过实现 Stage 2 来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ii)通过拥有一个透明且**的强制包含机制(不像当前这样存在时间延迟)来继承以太坊的抗审查特性。在我看来,这些才是关键要素,它们都回到了以太坊可为 L1 和 L2 资产提供最健全的产权系统的主题之上。
(2.1)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DA)Rollups 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发布交易数据的位置(即选用哪种 DA 服务)。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项目已经从一开始就使用替代性的数据可用性层(alt-DA)。
我不支持部分社区成员试图使用社会压力或强制手段迫使项目使用以太坊数据可用性层(DA)的做法,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我们应该去审视以太坊的 DA 服务可以提供哪些独特优势,并考虑潜在的网络效应。使用以太坊 DA 的主要优势就是可继承以太坊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性(我听起来是不是像一台复读机……)。我喜欢将此特性形容为可实现 Rollup 资产的“自由流动”。作为一个链上用户,如果我知道我的资产不会被没收,且我可享有相同级别的自托管保障,那么我将很乐意在去**化程度略低于以太坊的 Rollup 上进行大部分的日常金融活动。基于这一点,让我们来思考以下场景:
场景设计:对于一个通过标准智能合约桥将 ETH 桥接到 L2 的用户,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桥将资金撤回到 L1 上的不同地址?
L2 的逃生能力取决于 L2 发布数据的位置。
如果该 L2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 DA 的 Rollup,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的 Blob 中,那么用户将可以无条件使用“逃生”机制。因为桥接合约上的每一笔状态更新背后的数据都提交到了以太坊的 Blob 中,这可以保证 Rollups 用户能够去证明提款的有效性,并可利用 L1 进行交易打包(他们始终保留着对 L2 资产的主权)。
如果该 L2 选择了交易数据发布到其他的 DA 决绝方案,那么“逃生”机制将只有在 Rollups 活跃时才可用。通过将 L2 的交易数据发布到不同的链上,桥接合约在以太坊上的状态更新需要与 alt-DA 链上交易数据的可用性相关联。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在未向 alt-DA 链上发布交易数据的情况下,将无效的状态根发布到了桥接合约上(通常称为“数据扣留攻击”),那么 L2 用户就无法证明他们的提款是有效的,因此也无法将 ETH 撤回到 L1(他们将失去对 L2 资产的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结果将要求 L2 **停止产生区块,以便在标准桥接合约上扣押所有资产,这种程度的干预相当极端。基于以上场景预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 只有达到了 Stage 2 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至 Blob 的以太坊 Rollups 才能为桥接到 L2 的资产提供相同级别的产权保护。
上述场景凸显了以太坊 DA 服务的**个网络效应(也是我认为的**效应):一个将数据发布至以太坊 DA 的 Rollup 可以从其他也这么做了的 Rollups 处受益,因为所有链上的资产将共享同等的信任假设。Sreeram 将此称为“无需信任的可组合性网络效应” —— 我喜欢这个名字,虽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一点的价值尚不明晰。我们仍然处于 L2 采用的极早期阶段,对这一点进行过多推测似乎并太大必要。当前更重要的事情或许是,要确保 Rollups 没有立即使用外部 DA 服务的动机。通过 PeerDAS 和 Danksharding 来扩展以太坊 DA 性能的目标与为 Rollup 提供大量 Blob 的愿景高度一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
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以太坊 DA 会产生其他网络效应。比如,在可实时证明交易有效性和预共识(preconfs)的场景下,使用以太坊 DA 的 Rollups 可能拥有更好的跨链用户体验、更多的流动性和更多的用户。这些论点可能有些过于未来主义,以至于许多人无法对此抱有坚定信念。
只有当我们真正将 DA 费用视为 ETH 资产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时,DA 的网络效应才会变得至关重要。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2)ETH 的价值捕获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讨论费用以及它们如何为以太坊(ETH)这一资产带来价值,尽管这是过去几周的主要话题。在本文的结构中,我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上排在(1)以太坊作为结算层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特性,以及(2)以太坊作为 DA 层向 Rollups 扩展安全性和去**化能力之后。话虽如此,我们仍有必要去思考更“直接”的 ETH 增值形式。
就个人而言,我在 DA 费用相关话题上最认同 Dankrad Feist(另一位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近期 AMA 上的观点:
“我不相信来自 Blob 的费用将是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机制。数据可用性市场太不稳定 —— 虽然以太坊提供了**的安全性,但获得‘足够接近’的东西太容易了,这**不会是提取价值的好方法。”
从根本上说,我不认为以太坊 DA 会具有多么强的用户粘性。上述提到的网络效应并没有足够强大到能够持续要求 L2 去支付较高的 Blob 费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通过为 Rollups 提供廉价的 DA 服务,以太坊鼓励它们构建和发展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活动量。因此,寻求通过提高 Blob 定价来驱动短期销毁率的提议似乎**是错误的方向(在这里再次同意 Dankrad 的观点)。Francesco(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最近的 AMA 上对此也有很棒的发言,概述了在拟议的 DA 扩展下能够进行多少笔 L2 交易。
ETH 的另一个价值积累来源是 L1 层面执行费用的销毁。Max Resnick(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一场宣传运动,希望将所有 DeFi 的执行带回 L1;与此同时 Justin Drake(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认为 L1 层面的执行“没有未来”;我的观点介于两人之间。在此我想再次引用 Dankrad 的表述。
“以太坊 L1 将成为所有这些子域之间交叉点,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将继续在它上面发生,这将产生有价值的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点,将需要**程度的 L1 扩容。)”
看起来有价值的活动总是会在以太坊之上发生,创建一个可促进大量 L2 经济活动的平台也将推动底层链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对 L1 执行层进行扩容,以促进这些活动的增长,但我认为这一事项的紧迫性比“维持和改善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属性”要低。这里再次凸显了我的核心观点,即以太坊应该在其平台内(包括 Rollups)**化经济活动,ETH 应该定位为一个真正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息资产。
对 ETH 价值存储属性的聚焦自然而然地会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选择 BTC 呢?”
我将以简短的回答结束这个问题。
3. 关于比特币关于比特币(BTC)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当它在 ordinals、runes、Rrollups、BitVM 等领域重新激活了研究与开发生态之后,但本文并不打算深入这些细节,我也不是讨论这些话题的合适人选。尽管如此,我会指出几个与上文提到的以太坊愿景密切相关的关键点。
首先是关于比特币 2100 万枚固定供应上限的问题。这一主动创造数字稀缺性的革命性理念极为强大,使比特币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截至 2024 年 9 月,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排名第十)。然而,我认为 2100 万的上限承诺是比特币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因为我认为比特币的分叉选择规则在区块奖励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本质上“不够稳定”。市场对于这一观点的常见回应是,手续费收入将会变得足够高,以激励诚实的挖矿行为,但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下图展示了过去六年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波动情况。我不相信在这样不稳定的收入流下,挖矿主体依旧能够保持盈利。以 2021 年中至 2023 年中的两年为例,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一直低于每个区块 1 BTC。更乐观的一种假设情况,大部分 BTC 都将被 ETF 发行方持有,他们可能会选择补贴挖矿行为,并通过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继续赚取费用,但这显然并不是密码朋克精神所期待的结果。此外,认为费用收入将激励挖矿的观点似乎与“买入并持有(buy & hodl)”的主流观念相冲突。如果每个人都只是持有,那么费用从何而来?
其次是关于比特币可能自我颠覆成为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DA)层的问题。我所听到的关于解决比特币费用来源问题最可行的答案就是,比特币可成为 L2(付费方)的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层。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与以太坊正在走的路径很相似,但却存在两个显著差异。
以太坊网络的核心安全模型并不依赖于结算和 DA 所产生的费用,这得益于以太坊的发行机制。我在上文中甚至提到,我不认为 DA 费用是 ETH 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比特币而言,持续产生费用将是一个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L1 的安全性依赖于 L2 支付的费用,而 L2 又依赖于 L1 的安全性。”
比特币既没有扩容路线图,也没有升级网络的标准做法。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虽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比特币系统的核心特性,但它们也可能阻碍比特币转型成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能力。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者困境,因为系统可能因为过于庞大和成功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比如添加 OP_CAT 和增加区块大小,而这些改进对于为 L2 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实现有意义的扩容是有必要的。
我很乐于在这些观点上被证明存在谬误,因为我对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上述观点只是基于我目前的理解。
关于比特币的讨论还有很多,但我就点到为止了。BTC 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数字黄金 —— 一种非常有价值但相对静态的资产。我相信,ETH 将拥有一个更加动态的未来,它将作为一个抗审查、可编程的价值存储,通过提供无需许可的结算、DA 和执行,支撑起一个更庞大的数字经济体系。
结语以太坊坚定地致力于去**化,其目标是为链上经济打造一个最安全、最抗审查的基础平台。以 Rollups 为核心的发展蓝图旨在扩展平台的经济活动,同时不牺牲结算层的关键特性。作为 DA 层,以太坊可为 Rollups 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高度去信任的解决方案,使它们能够在不牺牲用户资产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在**程度上**去**化来吸引更多用户。
我赞同 Myles Oneil 的观点,即不论价值捕获的具体机制如何变化,随着生态系统内经济活动的增多,ETH 的价值都将随之增长 —— 因此,目前就优化价值捕获进行讨论还为时尚早。**,尽管我认为保持结算属性和扩展数据可用性是路线图中最重要的特性,但同时也认同应该并行推进 L1 执行层面的扩容,这需要建立在整个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之上。
从根本上讲,我认为 ETH 的价值主要源自其可作为全球性的、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我们所讨论的价值积累故事,虽然与生态系统的扩展息息相关,但长期的用户和开发者增长应优先于对**机制的短期关注。以 Rollups 为**的发展蓝图非常合理:首先是结算,其次是 DA,**再是 L1 层面的执行 —— 就按照这个顺序推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产权,即用户在价值的存储和传输方面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化的区块链之上,某些强大实体可影响链的结果。
产权系统中所存储的价值,与该系统产权的可信度直接相关。
综合来看,一个可能(并且将会)受到集权审查方胁迫的**化系统无法提供与去**化系统相同的产权效果,因此其价值也较低。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以太坊的去**化只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后美元时代”才有价值,但这其实是错误的 —— 去**化在当下就至关重要。
区块链的攻击模型不仅要考虑那些想要撤销交易**性的对手,还必须考虑到那些更微妙的行为者,他们试图在不****系统的情况下控制经济结果。这种攻击行为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胁迫验证节点的行为(参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员工报告),以及对链上活动实施严格的 KYC/AML 要求(参见 Blackrock 的 BUIDL 基金详情)。
Solana 所宣称的目标是实现“全球**、最无需许可、最易访问的金融市场”以及“**人无需许可即可访问的全球共享状态”,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策略来维护其区块生产的可信中立,这一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该链**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受监管但透明的金融传输层 —— 可能受到政府的审查限制。这一前景似乎远不如以“抗审查”和“自托管”为核心的产权系统那般有吸引力、影响力及价值。
除了验证节点集之外,以太坊还有效地去**化了生态系统的许多其他部分,包括(i)基于**和 PoW 挖矿的 ETH 早期分配;(ii)去**化的质押分配;(iii)L2 上有意义的活动和交易量;(iv)持续改善的客户多样性 …… 以太坊在“人力”层面的去**化举措也令人印象深刻 —— 该网络由全球各地的个人和团队公开构建,允许许多人贡献和投资协议的未来。这种价值、权力和智力的真正去**化极难复制。此外,由于大部分技术是在开源和公共领域环境中研究和开发的,因此以太坊也可以继承一些专注于执行扩展的生态系统的优势。技术可以商品化,而以太坊的去**化则不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决定这些生态系统结果的是市场而不是价值观。如果在 L1 执行、用户体验和价值累积等方面,去**化的边际成本过高,那么去**化程度**的区块链的价值可能也会**。Solana、Monad、BSC、Tron 的看涨逻辑是,这些区块链可以用较低程度的去**化为大多数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相对足够的产权效用。
我倾向于认为,从中期来看,审查、资产扣押、KYC/AML、节点胁迫等行为将使人们开始质疑**化系统的稳健性,并可能导致此类系统的市场被限制在单一**管辖区。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之间缺乏信任,并试图通过资本控制和金融监控来规范和监视他们的公民,全球经济活动似乎不太可能自然地通过单一系统进行,但以太坊对可信中立有着独特的主张,ETH 是从这种可信中立中获取价值的资产,它也是该系统中真正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的**。
相比之下,**化机构所发行的美元稳定币并不为持有者提供**产权保证,正如 Eigenlayer 创始人 Sreeram 所说,** USD** 的持有者都可能面临被 Circle 或 Tether 任意“收割”的风险 —— 你无法在有着对手方风险的情况下真正拥有可编程的货币。我希望 ETH 和用 ETH 抵押的稳定币及衍生品能够成为保护数字财产主权的默认选项。
2. 以太坊和 Rollups以太坊的中立性和抗审查特性使其成为结算、存储和表达价值的**场所。然而,仅靠 L1 的结算并不能完整地描述以太坊以 Rollups 为**的路线图之目标。以太坊还充当着 Rollups 的结算和数据可用性层。
我会将 Rollups(以及它们对应的 Rollup 平台,如 Optimi** Superchain 和 Arbitrum Orbit)视为一个个独立的领地。每个领地都将竞争着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 快速的交易、低廉的费用、简单的上链流程等等,但这是以牺牲**的去**化为代价的。
我之所以将其称为领地,是因为就当前看来,负责创建和扩展生态系统的 Rollups 团队都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Rollups 的意义就在于它们做出了以太坊 L1 所不愿意做出的权衡,如果 Rollups 都需要像以太坊那样去**化,那么最初又为何要建立这种共生关系?Rollups 依赖着以太坊所提供的安全性和去**化,而以太坊则依赖着 Rollups 来扩展生态系统内的经济活动。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Rollups 必须达到 Stage 2 的状态,即升级桥接合约的规则极为健全,且为桥接资产提供清晰的退出路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Stage 2 并没有强调(i)Rollups 排序器的去**化程度;(ii)Rollups 活动产生的费用和 MEV(矿工可提取价值)的去向;(iii)Rollups 生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Stage 2 为 Rollups 如何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化设定了一个标准,而对 Rollup 设计的其他维度则没有太多规定。我不会介入关于 Rollups 如何或何时实施排序器去**化的辩论(尽管我通常同意 Max 的观点 —— 我看不到它们这样做的动机)。尽管如此,我仍同意 Vitalik 的观点,这不应该是**先考虑的问题。我认为 Rollups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i)通过实现 Stage 2 来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ii)通过拥有一个透明且**的强制包含机制(不像当前这样存在时间延迟)来继承以太坊的抗审查特性。在我看来,这些才是关键要素,它们都回到了以太坊可为 L1 和 L2 资产提供最健全的产权系统的主题之上。
(2.1)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DA)Rollups 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发布交易数据的位置(即选用哪种 DA 服务)。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项目已经从一开始就使用替代性的数据可用性层(alt-DA)。
我不支持部分社区成员试图使用社会压力或强制手段迫使项目使用以太坊数据可用性层(DA)的做法,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我们应该去审视以太坊的 DA 服务可以提供哪些独特优势,并考虑潜在的网络效应。使用以太坊 DA 的主要优势就是可继承以太坊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性(我听起来是不是像一台复读机……)。我喜欢将此特性形容为可实现 Rollup 资产的“自由流动”。作为一个链上用户,如果我知道我的资产不会被没收,且我可享有相同级别的自托管保障,那么我将很乐意在去**化程度略低于以太坊的 Rollup 上进行大部分的日常金融活动。基于这一点,让我们来思考以下场景:
场景设计:对于一个通过标准智能合约桥将 ETH 桥接到 L2 的用户,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桥将资金撤回到 L1 上的不同地址?
L2 的逃生能力取决于 L2 发布数据的位置。
如果该 L2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 DA 的 Rollup,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的 Blob 中,那么用户将可以无条件使用“逃生”机制。因为桥接合约上的每一笔状态更新背后的数据都提交到了以太坊的 Blob 中,这可以保证 Rollups 用户能够去证明提款的有效性,并可利用 L1 进行交易打包(他们始终保留着对 L2 资产的主权)。
如果该 L2 选择了交易数据发布到其他的 DA 决绝方案,那么“逃生”机制将只有在 Rollups 活跃时才可用。通过将 L2 的交易数据发布到不同的链上,桥接合约在以太坊上的状态更新需要与 alt-DA 链上交易数据的可用性相关联。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在未向 alt-DA 链上发布交易数据的情况下,将无效的状态根发布到了桥接合约上(通常称为“数据扣留攻击”),那么 L2 用户就无法证明他们的提款是有效的,因此也无法将 ETH 撤回到 L1(他们将失去对 L2 资产的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结果将要求 L2 **停止产生区块,以便在标准桥接合约上扣押所有资产,这种程度的干预相当极端。基于以上场景预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 只有达到了 Stage 2 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至 Blob 的以太坊 Rollups 才能为桥接到 L2 的资产提供相同级别的产权保护。
上述场景凸显了以太坊 DA 服务的**个网络效应(也是我认为的**效应):一个将数据发布至以太坊 DA 的 Rollup 可以从其他也这么做了的 Rollups 处受益,因为所有链上的资产将共享同等的信任假设。Sreeram 将此称为“无需信任的可组合性网络效应” —— 我喜欢这个名字,虽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一点的价值尚不明晰。我们仍然处于 L2 采用的极早期阶段,对这一点进行过多推测似乎并太大必要。当前更重要的事情或许是,要确保 Rollups 没有立即使用外部 DA 服务的动机。通过 PeerDAS 和 Danksharding 来扩展以太坊 DA 性能的目标与为 Rollup 提供大量 Blob 的愿景高度一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
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以太坊 DA 会产生其他网络效应。比如,在可实时证明交易有效性和预共识(preconfs)的场景下,使用以太坊 DA 的 Rollups 可能拥有更好的跨链用户体验、更多的流动性和更多的用户。这些论点可能有些过于未来主义,以至于许多人无法对此抱有坚定信念。
只有当我们真正将 DA 费用视为 ETH 资产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时,DA 的网络效应才会变得至关重要。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2)ETH 的价值捕获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讨论费用以及它们如何为以太坊(ETH)这一资产带来价值,尽管这是过去几周的主要话题。在本文的结构中,我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上排在(1)以太坊作为结算层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特性,以及(2)以太坊作为 DA 层向 Rollups 扩展安全性和去**化能力之后。话虽如此,我们仍有必要去思考更“直接”的 ETH 增值形式。
就个人而言,我在 DA 费用相关话题上最认同 Dankrad Feist(另一位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近期 AMA 上的观点:
“我不相信来自 Blob 的费用将是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机制。数据可用性市场太不稳定 —— 虽然以太坊提供了**的安全性,但获得‘足够接近’的东西太容易了,这**不会是提取价值的好方法。”
从根本上说,我不认为以太坊 DA 会具有多么强的用户粘性。上述提到的网络效应并没有足够强大到能够持续要求 L2 去支付较高的 Blob 费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通过为 Rollups 提供廉价的 DA 服务,以太坊鼓励它们构建和发展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活动量。因此,寻求通过提高 Blob 定价来驱动短期销毁率的提议似乎**是错误的方向(在这里再次同意 Dankrad 的观点)。Francesco(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最近的 AMA 上对此也有很棒的发言,概述了在拟议的 DA 扩展下能够进行多少笔 L2 交易。
ETH 的另一个价值积累来源是 L1 层面执行费用的销毁。Max Resnick(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一场宣传运动,希望将所有 DeFi 的执行带回 L1;与此同时 Justin Drake(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认为 L1 层面的执行“没有未来”;我的观点介于两人之间。在此我想再次引用 Dankrad 的表述。
“以太坊 L1 将成为所有这些子域之间交叉点,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将继续在它上面发生,这将产生有价值的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点,将需要**程度的 L1 扩容。)”
看起来有价值的活动总是会在以太坊之上发生,创建一个可促进大量 L2 经济活动的平台也将推动底层链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对 L1 执行层进行扩容,以促进这些活动的增长,但我认为这一事项的紧迫性比“维持和改善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属性”要低。这里再次凸显了我的核心观点,即以太坊应该在其平台内(包括 Rollups)**化经济活动,ETH 应该定位为一个真正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息资产。
对 ETH 价值存储属性的聚焦自然而然地会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选择 BTC 呢?”
我将以简短的回答结束这个问题。
3. 关于比特币关于比特币(BTC)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当它在 ordinals、runes、Rrollups、BitVM 等领域重新激活了研究与开发生态之后,但本文并不打算深入这些细节,我也不是讨论这些话题的合适人选。尽管如此,我会指出几个与上文提到的以太坊愿景密切相关的关键点。
首先是关于比特币 2100 万枚固定供应上限的问题。这一主动创造数字稀缺性的革命性理念极为强大,使比特币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截至 2024 年 9 月,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排名第十)。然而,我认为 2100 万的上限承诺是比特币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因为我认为比特币的分叉选择规则在区块奖励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本质上“不够稳定”。市场对于这一观点的常见回应是,手续费收入将会变得足够高,以激励诚实的挖矿行为,但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下图展示了过去六年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波动情况。我不相信在这样不稳定的收入流下,挖矿主体依旧能够保持盈利。以 2021 年中至 2023 年中的两年为例,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一直低于每个区块 1 BTC。更乐观的一种假设情况,大部分 BTC 都将被 ETF 发行方持有,他们可能会选择补贴挖矿行为,并通过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继续赚取费用,但这显然并不是密码朋克精神所期待的结果。此外,认为费用收入将激励挖矿的观点似乎与“买入并持有(buy & hodl)”的主流观念相冲突。如果每个人都只是持有,那么费用从何而来?
其次是关于比特币可能自我颠覆成为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DA)层的问题。我所听到的关于解决比特币费用来源问题最可行的答案就是,比特币可成为 L2(付费方)的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层。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与以太坊正在走的路径很相似,但却存在两个显著差异。
以太坊网络的核心安全模型并不依赖于结算和 DA 所产生的费用,这得益于以太坊的发行机制。我在上文中甚至提到,我不认为 DA 费用是 ETH 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比特币而言,持续产生费用将是一个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L1 的安全性依赖于 L2 支付的费用,而 L2 又依赖于 L1 的安全性。”
比特币既没有扩容路线图,也没有升级网络的标准做法。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虽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比特币系统的核心特性,但它们也可能阻碍比特币转型成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能力。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者困境,因为系统可能因为过于庞大和成功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比如添加 OP_CAT 和增加区块大小,而这些改进对于为 L2 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实现有意义的扩容是有必要的。
我很乐于在这些观点上被证明存在谬误,因为我对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上述观点只是基于我目前的理解。
关于比特币的讨论还有很多,但我就点到为止了。BTC 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数字黄金 —— 一种非常有价值但相对静态的资产。我相信,ETH 将拥有一个更加动态的未来,它将作为一个抗审查、可编程的价值存储,通过提供无需许可的结算、DA 和执行,支撑起一个更庞大的数字经济体系。
结语以太坊坚定地致力于去**化,其目标是为链上经济打造一个最安全、最抗审查的基础平台。以 Rollups 为核心的发展蓝图旨在扩展平台的经济活动,同时不牺牲结算层的关键特性。作为 DA 层,以太坊可为 Rollups 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高度去信任的解决方案,使它们能够在不牺牲用户资产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在**程度上**去**化来吸引更多用户。
我赞同 Myles Oneil 的观点,即不论价值捕获的具体机制如何变化,随着生态系统内经济活动的增多,ETH 的价值都将随之增长 —— 因此,目前就优化价值捕获进行讨论还为时尚早。**,尽管我认为保持结算属性和扩展数据可用性是路线图中最重要的特性,但同时也认同应该并行推进 L1 执行层面的扩容,这需要建立在整个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之上。
从根本上讲,我认为 ETH 的价值主要源自其可作为全球性的、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我们所讨论的价值积累故事,虽然与生态系统的扩展息息相关,但长期的用户和开发者增长应优先于对**机制的短期关注。以 Rollups 为**的发展蓝图非常合理:首先是结算,其次是 DA,**再是 L1 层面的执行 —— 就按照这个顺序推进。
Rollups 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发布交易数据的位置(即选用哪种 DA 服务)。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项目已经从一开始就使用替代性的数据可用性层(alt-DA)。
我不支持部分社区成员试图使用社会压力或强制手段迫使项目使用以太坊数据可用性层(DA)的做法,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是不可持续的。相反,我们应该去审视以太坊的 DA 服务可以提供哪些独特优势,并考虑潜在的网络效应。使用以太坊 DA 的主要优势就是可继承以太坊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性(我听起来是不是像一台复读机……)。我喜欢将此特性形容为可实现 Rollup 资产的“自由流动”。作为一个链上用户,如果我知道我的资产不会被没收,且我可享有相同级别的自托管保障,那么我将很乐意在去**化程度略低于以太坊的 Rollup 上进行大部分的日常金融活动。基于这一点,让我们来思考以下场景:
场景设计:对于一个通过标准智能合约桥将 ETH 桥接到 L2 的用户,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桥将资金撤回到 L1 上的不同地址?
L2 的逃生能力取决于 L2 发布数据的位置。
如果该 L2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 DA 的 Rollup,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的 Blob 中,那么用户将可以无条件使用“逃生”机制。因为桥接合约上的每一笔状态更新背后的数据都提交到了以太坊的 Blob 中,这可以保证 Rollups 用户能够去证明提款的有效性,并可利用 L1 进行交易打包(他们始终保留着对 L2 资产的主权)。
如果该 L2 选择了交易数据发布到其他的 DA 决绝方案,那么“逃生”机制将只有在 Rollups 活跃时才可用。通过将 L2 的交易数据发布到不同的链上,桥接合约在以太坊上的状态更新需要与 alt-DA 链上交易数据的可用性相关联。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在未向 alt-DA 链上发布交易数据的情况下,将无效的状态根发布到了桥接合约上(通常称为“数据扣留攻击”),那么 L2 用户就无法证明他们的提款是有效的,因此也无法将 ETH 撤回到 L1(他们将失去对 L2 资产的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结果将要求 L2 **停止产生区块,以便在标准桥接合约上扣押所有资产,这种程度的干预相当极端。基于以上场景预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 只有达到了 Stage 2 且会将交易数据发布至 Blob 的以太坊 Rollups 才能为桥接到 L2 的资产提供相同级别的产权保护。
上述场景凸显了以太坊 DA 服务的**个网络效应(也是我认为的**效应):一个将数据发布至以太坊 DA 的 Rollup 可以从其他也这么做了的 Rollups 处受益,因为所有链上的资产将共享同等的信任假设。Sreeram 将此称为“无需信任的可组合性网络效应” —— 我喜欢这个名字,虽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一点的价值尚不明晰。我们仍然处于 L2 采用的极早期阶段,对这一点进行过多推测似乎并太大必要。当前更重要的事情或许是,要确保 Rollups 没有立即使用外部 DA 服务的动机。通过 PeerDAS 和 Danksharding 来扩展以太坊 DA 性能的目标与为 Rollup 提供大量 Blob 的愿景高度一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
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以太坊 DA 会产生其他网络效应。比如,在可实时证明交易有效性和预共识(preconfs)的场景下,使用以太坊 DA 的 Rollups 可能拥有更好的跨链用户体验、更多的流动性和更多的用户。这些论点可能有些过于未来主义,以至于许多人无法对此抱有坚定信念。
只有当我们真正将 DA 费用视为 ETH 资产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时,DA 的网络效应才会变得至关重要。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2)ETH 的价值捕获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讨论费用以及它们如何为以太坊(ETH)这一资产带来价值,尽管这是过去几周的主要话题。在本文的结构中,我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上排在(1)以太坊作为结算层的产权效用和抗审查特性,以及(2)以太坊作为 DA 层向 Rollups 扩展安全性和去**化能力之后。话虽如此,我们仍有必要去思考更“直接”的 ETH 增值形式。
就个人而言,我在 DA 费用相关话题上最认同 Dankrad Feist(另一位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近期 AMA 上的观点:
“我不相信来自 Blob 的费用将是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机制。数据可用性市场太不稳定 —— 虽然以太坊提供了**的安全性,但获得‘足够接近’的东西太容易了,这**不会是提取价值的好方法。”
从根本上说,我不认为以太坊 DA 会具有多么强的用户粘性。上述提到的网络效应并没有足够强大到能够持续要求 L2 去支付较高的 Blob 费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通过为 Rollups 提供廉价的 DA 服务,以太坊鼓励它们构建和发展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活动量。因此,寻求通过提高 Blob 定价来驱动短期销毁率的提议似乎**是错误的方向(在这里再次同意 Dankrad 的观点)。Francesco(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在最近的 AMA 上对此也有很棒的发言,概述了在拟议的 DA 扩展下能够进行多少笔 L2 交易。
ETH 的另一个价值积累来源是 L1 层面执行费用的销毁。Max Resnick(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了一场宣传运动,希望将所有 DeFi 的执行带回 L1;与此同时 Justin Drake(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认为 L1 层面的执行“没有未来”;我的观点介于两人之间。在此我想再次引用 Dankrad 的表述。
“以太坊 L1 将成为所有这些子域之间交叉点,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将继续在它上面发生,这将产生有价值的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点,将需要**程度的 L1 扩容。)”
看起来有价值的活动总是会在以太坊之上发生,创建一个可促进大量 L2 经济活动的平台也将推动底层链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对 L1 执行层进行扩容,以促进这些活动的增长,但我认为这一事项的紧迫性比“维持和改善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属性”要低。这里再次凸显了我的核心观点,即以太坊应该在其平台内(包括 Rollups)**化经济活动,ETH 应该定位为一个真正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息资产。
对 ETH 价值存储属性的聚焦自然而然地会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选择 BTC 呢?”
我将以简短的回答结束这个问题。
3. 关于比特币
关于比特币(BTC)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当它在 ordinals、runes、Rrollups、BitVM 等领域重新激活了研究与开发生态之后,但本文并不打算深入这些细节,我也不是讨论这些话题的合适人选。尽管如此,我会指出几个与上文提到的以太坊愿景密切相关的关键点。
首先是关于比特币 2100 万枚固定供应上限的问题。这一主动创造数字稀缺性的革命性理念极为强大,使比特币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截至 2024 年 9 月,市值达到一万亿美元,排名第十)。然而,我认为 2100 万的上限承诺是比特币系统的一个致命缺陷,因为我认为比特币的分叉选择规则在区块奖励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本质上“不够稳定”。市场对于这一观点的常见回应是,手续费收入将会变得足够高,以激励诚实的挖矿行为,但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下图展示了过去六年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波动情况。我不相信在这样不稳定的收入流下,挖矿主体依旧能够保持盈利。以 2021 年中至 2023 年中的两年为例,比特币网络的手续费一直低于每个区块 1 BTC。更乐观的一种假设情况,大部分 BTC 都将被 ETF 发行方持有,他们可能会选择补贴挖矿行为,并通过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继续赚取费用,但这显然并不是密码朋克精神所期待的结果。此外,认为费用收入将激励挖矿的观点似乎与“买入并持有(buy & hodl)”的主流观念相冲突。如果每个人都只是持有,那么费用从何而来?
其次是关于比特币可能自我颠覆成为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DA)层的问题。我所听到的关于解决比特币费用来源问题最可行的答案就是,比特币可成为 L2(付费方)的结算层和数据可用性层。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与以太坊正在走的路径很相似,但却存在两个显著差异。
以太坊网络的核心安全模型并不依赖于结算和 DA 所产生的费用,这得益于以太坊的发行机制。我在上文中甚至提到,我不认为 DA 费用是 ETH 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比特币而言,持续产生费用将是一个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L1 的安全性依赖于 L2 支付的费用,而 L2 又依赖于 L1 的安全性。”
比特币既没有扩容路线图,也没有升级网络的标准做法。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虽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比特币系统的核心特性,但它们也可能阻碍比特币转型成为结算层和 DA 层的能力。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创新者困境,因为系统可能因为过于庞大和成功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进,比如添加 OP_CAT 和增加区块大小,而这些改进对于为 L2 提供必要的资源以实现有意义的扩容是有必要的。
我很乐于在这些观点上被证明存在谬误,因为我对比特币生态系统的了解相对有限,上述观点只是基于我目前的理解。
关于比特币的讨论还有很多,但我就点到为止了。BTC 有充分的理由被视为数字黄金 —— 一种非常有价值但相对静态的资产。我相信,ETH 将拥有一个更加动态的未来,它将作为一个抗审查、可编程的价值存储,通过提供无需许可的结算、DA 和执行,支撑起一个更庞大的数字经济体系。
结语
以太坊坚定地致力于去**化,其目标是为链上经济打造一个最安全、最抗审查的基础平台。以 Rollups 为核心的发展蓝图旨在扩展平台的经济活动,同时不牺牲结算层的关键特性。作为 DA 层,以太坊可为 Rollups 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高度去信任的解决方案,使它们能够在不牺牲用户资产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在**程度上**去**化来吸引更多用户。
我赞同 Myles Oneil 的观点,即不论价值捕获的具体机制如何变化,随着生态系统内经济活动的增多,ETH 的价值都将随之增长 —— 因此,目前就优化价值捕获进行讨论还为时尚早。**,尽管我认为保持结算属性和扩展数据可用性是路线图中最重要的特性,但同时也认同应该并行推进 L1 执行层面的扩容,这需要建立在整个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之上。
从根本上讲,我认为 ETH 的价值主要源自其可作为全球性的、无需许可的价值存储媒介,而我们所讨论的价值积累故事,虽然与生态系统的扩展息息相关,但长期的用户和开发者增长应优先于对**机制的短期关注。以 Rollups 为**的发展蓝图非常合理:首先是结算,其次是 DA,**再是 L1 层面的执行 —— 就按照这个顺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