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用户需求,区块链大致可以分为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以及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三大类。
其中去**化程度**的是公有链。这种以比特币以及以太坊为代表的公有区块链,不受第三方机构控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读取链上的数据记录、参与交易以及竞争新区块的记账权等。程序开发者无权干涉用户,各参与者(即节点)可自由加入以及退出网络,并按照意愿进行相关操作。
私有区块链则**相反,该网络的写入权限由某个组织或者机构全权控制,数据读取权限受组织规定,要么对外开放、要么具有**程度的访问限制。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弱**化或者多**化的系统。由于参与节点具有严格限制且少;与公有链相比,私有链达成共识的时间相对较短、交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不过这种类型的区块链更适合于特定机构内部使用,比如Linux基金会。
而联盟链则是介于公有链以及私有链之间的区块链,可实现“部分去**化”。链上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机构或者组织;参与者通过授权加入网络并组成利益相关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运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联盟链也属于私有链的范畴,只是私有化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为此其同样具有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实体间的交易、结算等B2B交易。
总的来说,公有链的进入门槛**,而私有链以及联盟链则在开放程度上有所限制。
公有链,或者说无需许可区块链,目前仍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对于不同共识机制、不同应用场景的公有链很难找到统一的指标来衡量彼此之间的优劣。但是从**性原则出发,结合公有链在区块链世界中基础设施的定位,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标准作为评价公有链的参考:
成为全节点的门槛。公有链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加入无需许可,这也是其去信任和安全性的来源。像比特币,虽然目前家用PC取得出块权的概率很低,但仍然存在**可能性。如果项目对网络进入门槛设置过高,普通用户无法参与,或者由于技术原因参与成本很高,则势必造成网络去**化水平不高,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对系统的信任造成**的威胁。
网络内的全节点数量。对于区块链来说,网络内全节点的数量是衡量网络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互联网领域有**的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网络的价值与网络内节点的平方成比例。而区块链网络内的全节点就是最重要的一类节点,全节点数量代表网络背后的社区规模,并**程度上与网络安全性相关。
全局 TPS。Qtum创始人帅初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Global
TPS,将网络内全节点数与系统的TPS相乘,得到一个综合衡量区块链系统去**化程度和处理能力的指标。相比于纯粹测试TPS,GTPS对于公有链来说可能更有意义。毕竟除去去**化、点对点的开放网络,以区块链系统的高冗余度来与传统分布式系统比拼处理能力毫无意义。
治理方式。治理方式决定了通证持有者与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目前进方向的决定方式等重要问题,并对凝聚社区共识意义重大。目前常见的治理方式有QIP类的提议治理、链上投票治理和相对**化的链下自治组织治理等。如果没有合理且明确的方式将通证持有者的诉求与项目发展进行结合,协调矿工、开发者、用户等社区成员的意见,轻则项目失去前进动力、进度**,重则产生**,通证失去价值,不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通证分布与激励方式。分散的通证分布和明确且公平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形成社区共识。明确的通证总量和分发方式是比特币成功的要素之一,这也适用于一切公有链项目。如果通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则容易形成对通证价格和项目前进方向的操纵,难以形成社区共识。
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个需要代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和审计和迭代,这个是公链的根基。并不是一种新的共识机制或者一个新的虚拟机就是好的,对于涉及用户的资金的设计,需要长时间的考验。某种意义上
BTC 的一部分的价值来源正在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沉淀出来的价值。
平台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一个面向的应用的公有链,需要智能合约来提供**的灵活性、**的可拓展性,Qtum也在规划相应的方案,目前行业里面没有一个平台实现**的可拓展性。
去**化、无需许可,是区块链能够去信任的基础,讲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功能与性能,开发出有意义的应用形式,则是所有区块链开发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