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针对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坚决遏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乱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实现新纳入企业培训全覆盖
裴晓菲介绍,为统筹做好2025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保障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这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后**印发相关**工作通知,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排放单位名录管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碳排放配额分配清缴管理等全环节全流程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作出明确要求,持续增强市场预期,加快推动有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知》要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排放单位名录按年度分行业制定。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排放单位名录。**排放单位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后,不再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同行业和相同种类温室气体管理,避免重复管控。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统筹协调,对新纳入的**排放单位开展政策宣贯和专题培训,实现新纳入企业培训全覆盖。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遏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乱象
针对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裴晓菲介绍,机动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测算,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4%,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是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的重要环节,这些机构一旦弄虚作假、故意“放水”,将会导致超标车辆上路行驶,造成环境污染。
裴晓菲说,近年来,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通过篡改数据、**报告等手段弄虚作假,严重**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改善。去年9月起,生态环境部会同**法、**检、**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在**范围内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出具虚假报告、进行虚假维修的机构。
裴晓菲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百一十二条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为了细化处罚依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情节严重判定标准的意见》,明确了“情节严重”的判定标准:包括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两年内重复实施违法行为、**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辆以上车辆、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以及其他依法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等5类情形。对于符合上述情节严重情节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严格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取消其检验**。
裴晓菲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紧盯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坚决遏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乱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支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