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经济如何谋篇布局

  近期,从各地两会期间披露的GDP目标来看,有10余个省份披露的GDP预期增长目标在5%左右或以上,这让人们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有了更多底气。多位专家表示,面对2025年可能到来的“风浪”,**经济增长仍需持续性的宏观政策支持。

  ---------------

  每天生产8万多辆汽车、340万台智能手机、寄送超过4.7亿件快递……这是**每日经济活动的一些缩影,世界可以从这样的缩影中见证**大市场的生机与活力。

  从2024年的“成绩单”来看,**经济总量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跃升。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局长康义介绍,初步核算,2024年**生产总值(GDP为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康义表示,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台阶,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抗风险能力更强,还意味着我国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展望2025年**经济:困难犹存,春山可望。”1月19日,中诚信**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在**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目前,**经济发展呈现向好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大概率也会延续向好的态势。然而,**经济运行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2025年开局,**如何加快布局,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对经济持续企稳非常关键。

  迎来又一次历史性跃升

  近几年,我国经济总量基本每隔1到2年就突破一个10万亿元的关口。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分别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又超过了130万亿元。

  “(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家底更加殷实。”康义指出,10多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从50多万亿元到130多万亿元的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稳居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2024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

  “这意味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更加巩固。”康义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雄厚的经济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始终是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内需主动力的作用持续发挥。我国的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制造业规模居世界**,服务贸易、**消费市场的规模居世界第二,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巩固提升,5G、算力、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制造业强链补链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的基础巩固夯实。

  这还意味着我国对世界繁荣发展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康义谈到,这些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基本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2024年,我国货物进口规模达到了2.6万亿美元,**大市场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总量和增速上,更体现在民生改善的温度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收入之源。”****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付凌晖介绍,2024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是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群体就业状况都有所改善,比如农民工、青年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总体上都呈现改善的趋势。”

  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长。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

  过去一年,我国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康义说:“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头等大事。”

  “该下猛药就要下猛药”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很不平凡,四季度经济明显回升,市场活跃度和预期持续提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这些为2025年经济向好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面向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治动荡与大国博弈交织。当地时间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加征关税或将会是今年**外贸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

  从**看,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终端消费疲弱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挑战之一。2024年,**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4.5%、25.2%、30.3%,分别拉动GDP增长2.2%、1.3%、1.5%。袁海霞指出,2024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均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位数水平。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202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首就是要全方位扩大**需求,特别是要提振居民消费。

  当前,我国正在加力实施“两新”“两重”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新动能。其中,1月20日起,个人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单件可以享受**500元购新补贴。

  “长短期举措相结合,多渠道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袁海霞指出,消费本质上是收入与收入预期的函数,提振消费最重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稳定预期。短期可通过补贴等方式提升居民收入,中期可通过调整完善个税体系,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与意愿;长期则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尤其是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初次分配占比。当前,我国居民部门的初次收入分配占比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消费增长**‘后顾之忧’。”袁海霞表示,将短期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及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发行超长期国债,加大惠民生财政补贴力度,推动中期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着重解决民生领域的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短板问题。

  今年,退休人员有望“涨工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金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基金支出4613亿元。近一个月,广东、北京等地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在有效内需不足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性“内卷”也在进一步加剧,这给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在一些行业,工业企业利润率较低,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比较明显。袁海霞谈到,这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进而可能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导致消费需求下降。这种“负向循环”也亟待打破。

  “价格是经济运行冷暖的衡量指标,也是提振微观主体信心的关键。”袁海霞指出,物价下行,可能会出现一条负面传导链条,即物价下降,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从而削减投资、裁减人员,就业压力上升,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从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进一步导致物价下降。

  **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应**关注价格信号。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均下降2.2%。毛振华分析,虽然2024年我国实际GDP增速为5%,但名义GDP(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增速更低,GDP平减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为负数,这反映出在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主体之间存在**的“温差”,微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体感”更弱。

  “该下猛药就要下猛药。”在毛振华看来,今后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政策干预稳住价格,恢复市场信心。他还指出,稳住价格需要从扩大消费、稳住房地产市场以及化解地方债等多方面发力。

  袁海霞关注到,当下,价格信号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仍需进一步发力改善。

  “我们对**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康义说:“我们对**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近期,从各地两会期间披露的GDP目标来看,有10余个省份披露的GDP预期增长目标在5%左右或以上,这让人们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有了更多底气。

  多位专家表示,面对2025年可能到来的“风浪”,**经济增长仍需持续性的宏观政策支持。

  “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大,同时要有持续性。”高盛****经济学家闪辉表示,即使一些现象已经出现好转,也要坚定地实行宽松的政策。她建议,面对此前已经暴**的房地产、城投、中小银行、地方债的风险,可以制定一些具体可落地的化解风险的方案,让市场感受到“诚意”,提振市场的信心。

  当前,我国正处在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在茁壮成长,为我国拓展新空间、开创新机遇增添了更多可能。

  传统动能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现阶段,宏观经济政策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在他看来,必须凸显房地产调整的战略地位,房地产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持续加力,政策力度需提至新高度。

  与此同时,各方面政策要发挥合力。刘元春谈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市场关注的核心,也是深度调整对冲的核心。但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宜过度关注赤字率,而应该**关注广义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与名义GDP的目标增速相匹配,从市场主体的“体感”来重新构建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即让广义财政支出正增长。另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必须有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来配合。

  改革开放是当代**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措施。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地,将为经济增长持续提供动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