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这个购物平台上,一直以来都缺少一个在传统电商平台上看似必不可少的功能——购物车。购物车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是电商平台的标配,然而,仔细观察拼多多,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平台竟然没有购物车功能。这个现象实在是匪夷所思,购物车明明是电商的核心功能之一,拼多多为何不做?
五年前的某个预言曾断言:“不出一年,拼多多必上购物车”。
然而,时至今日,拼多多依然没有购物车功能。这让人不禁要深入思考:购物车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购物的逻辑中,为什么一些人认为购物车是必需的,而拼多多却偏偏没有选择这条路呢?
首先,我们来从用户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拼多多的用户可以分为两类,消费者和商家。产品功能的设计必须考虑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因此,在拼多多引入新功能时,不仅要考虑商业价值,还要关注消费者和商家的需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拼多多最初是以流量为切入点的,特别注重下沉市场,通过红包等手段吸引用户,再通过“分享 拼团”的方式实现病毒式营销。他们的战略定位是以社交拼团的方式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裂变,然后通过“百亿补贴”计划进军一线城市市场。考虑到受众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拼多多在产品设计上尽可能优化下单路径,省略中间环节,使用户决策更迅速。
相比之下,淘宝的下单路径是:【立即购买-选择型号-确认付款-输入密码/指纹支付】,而拼多多的下单路径则是:【发起拼单-选择型号+支付】。
从路径上看,拼多多明显更为简洁,这也是他们优化下单路径的一种体现。
而从商家角度来看,拼多多吸引了许多小商家入驻,他们的商业模式更有助于帮助商家清理库存、处理尾货。拼多多注重单品销量,而不像淘宝那样引导用户关注店铺,提高复购率。购物车的一个功能是合并付款,而拼多多的目标是推动单品销量,因此购物车功能在他们的战略中显得不那么重要。
此外,购物车在淘宝的“双十一”、京东的“618”等满减活动中起到了**作用,但拼多多的商品本身就比较便宜,不需要过多的大促活动。
没有购物车可以缩短下单路径,提高成交率,这也是拼多多不采用购物车功能的原因之一。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思考购物车功能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在什么场景下会被使用。购物车并非所有电商平台必备功能,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购物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并结算,但拼多多的定位是单品销量,与购物车功能定位不符。此外,拼多多在商品收藏功能中已经提供了合并支付功能。
因此,从购物车的功能来看,拼多多已有相应的替代方案。
在购物车的使用场景中,购买商品较少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购物车。对于大部分单品购买,用户往往不会使用购物车,这是拼多多定位的体现。购物车的作用主要是在购买多件商品或大件商品时提升便携性。
综上所述,拼多多的产品定位、战略和用户需求决定了他们没有采用购物车功能。购物车可能影响他们的定位,也会浪费开发资源,这在目前阶段是得不偿失的。
随着市场的变化,如果产品定位发生改变,采用购物车功能也并非不可能。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拼多多选择了微信作为流量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实现了迅速传播。微信拥有近13亿的活跃用户,拼多多以社交电商为手段,通过拼团等方式快速渗透到微信用户中。
拼多多的用户范围逐渐扩大,从一开始的下沉市场,逐步覆盖了各个城市和年龄段的用户,包括购买力较强的大学生。
他们颠覆了人们的消费认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质量相当的商品,建立了用户的忠诚度。
拼多多不仅满足了用户的购物需求,也解决了商家的库存问题。通过引入第三方基础设施,他们整合了工农产
业链,直接连接工厂和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购得更优惠的商品,同时工厂也获得了更高的销售量,实现了双赢局面。
在业界的视角中,拼多多以流量入口为切入点,选择了微信这个巨大的生态圈,使得其商业模式如同病毒一般快速传播开来。
首先,谈到“人”,微信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拥有近13亿的活跃用户。拼多多采用了社交电商的模式,通过拼团等方式在微信用户中快速传播。特别是“砍一刀”活动在前两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虽然引起了人们的爱恨情感,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将用户引导到了拼多多这个平台。
起初,许多人对拼多多持怀疑态度,认为如此便宜的商品质量**很差。然而,拼多多的实惠和优惠吸引了一些人尝试购买,而实际上商品质量并不差,甚至相差无几。
价格优势成就了拼多多的首批忠实用户,他们通过口碑传播,进一步扩大了用户群体。
如今,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从最初的四五线城市的中老年人,扩展到几乎覆盖所有城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甚至包括购买力**的大学生。拼多多在**程度上挖掘和解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货”方面,拼多多在商家入驻方面采取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商的策略。他们的商业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商家清理库存、处理滞销商品。
与淘宝不同,拼多多并不是通过引导用户关注店铺来提高复购率,而是注重单品的销量。购物车的合并付款功能在他们的策略中显得不那么重要。
同时,拼多多的战略定位也促进了工农产业链的整合。他们直接连接工厂和消费者,通过“以农产品产地品牌”和“工厂制造品牌”的方式,实现了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工厂也获得了更高的销售量。这种双向的利益共享在商业模式上得以体现。
**,让我们从“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拼多多出现之前,电商平台的流量主要是由淘宝和京东垄断,他们采用**化的搜索入口模式,用户通过搜索来进入平台。
然而,拼多多却巧妙地利用了微信这个庞大的用户基础,实现了新型的电商流量。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创新了“砍一刀”、多多果园等营销模式,通过游戏化的体验提高用户粘性。
拼多多的“砍一刀”活动,通过社交场景和人们喜欢追求优惠的心理,迅速传播链接。即使用户**成功砍价,平台也通过低价获取了用户,平均获客成本不到1元。
此外,用户**进入拼多多时会发放补贴,促使用户完成购买,从而形成初次消费的忠实顾客,进一步增加复购率。
总的来说,从产品视角、用户视角、业务视角和战略视角综合考虑,拼多多选择不上线购物车功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的产品定位、商业模式以及用户需求都在**程度上解释了这一决策。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品定位的调整,未来是否引入购物车功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