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小剧场PART 1:
有一个小伙子,花了106块钱在唯品会上买了一条裤子。
隔了一天,裤子收到了,检查了一番快递邮袋,里面有货袋,包装完好。他兴高采烈的试了下新裤子,还挺合适!
作为一个酷酷的boy,手插兜是必须凹的造型。这不凹不要紧,手一插兜就从里面掏出了两张身份证和一张驾照!
如此这般的买赠活动,小伙子在买裤子的时候也没听说呀。善良的小伙子决定问一问客服,于是客服说,给你赔50块钱吧。
小伙子说,这不是钱的事儿。
客服又说,那给你赔100块钱吧……
可事情哪里是100块钱的事儿,明明就是六大品牌保证,八项检查没做到打脸了呀!
荒诞小剧场 PART 2:
5月28日那天唯品会被罚了。
原因是因为,唯品会关联公司广州唯品会零售有限公司因涉嫌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女士大衣。
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处罚结果为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1008.8元。
对于唯品会来说,一千多块而已嘛。不疼不痒,缴就缴了吧!
结果,6月7日,这个事儿被爆了出来。
从当天开盘的23.43美元/股,一路向下,**时暴跌了11.42%,**收于21.55美元/股,市值较开盘时下跌了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亿元。
可这哪里又是1000块或者83亿的事情,这是承诺100%**的唯品会打脸卖假货的事情呀!
唯品会打脸了
唯品会从进入大众视野的那天开始就标榜着100%**,然而因为假货被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互联网时代就是这么神奇,每一个消费者受过的伤害都会被网络无情记录下来。
黑猫投诉上,关于唯品会的关键词已经高达15000条,其中多为“售假”“拒绝发货”等。对于以“**特卖”为标签的唯品会来说,**的负面新闻已经消磨了用户的信任度。
还有前面的**个例子,也是非常具有唯品会特色的问题之一。唯品会究竟对自己找回的产品有没有做相关的检查和处理工作,还是说,被退回来的货可以在不经过检查处理的情况下转手就寄给下一个买家?
唯品会一直以来都声称自己有有六大品牌保证,其中唯品会声称坚持全检和抽检。具体方法是唯品会的所有合作品牌在销售前都要经过五大产品中的三大产品的检验。此外,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对平台上的产品进行**抽查。
从众多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反馈来说,唯品会的实际情况与自己标榜的很多准则都是相互违背的。
唯品会怎么了?
财报显示,唯品会在一季度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上涨51.1%,毛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54.7%,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34个季度盈利。
这个数据乍一看,真的还是很漂亮的。
但看似年年上涨的收入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期。从2016年到2020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40.8%、28.84%、15.93%、10.02%和9.5%
即使是在逐渐走下坡路的增长背后,在同比增长54%的一季度活跃用户4580万人的背后。都是靠高额的营销费用做支撑的。
现在无论是打开什么样的电视剧,网络综艺或者卫视综艺,唯品会总是无处不在。2019年的《都挺好》在其中的小剧场,姚晨天天说着“天天有三折”。之后几年间,就是无处不在的换汤不换药,换人不换药。2020年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乘风破浪的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等。真的是,借一办公室人的手和脚都数不清楚。
财报显示,唯品会一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3亿元,同比增长200%,占该季度净收入总额的4.6%。
而营销费用增加势必会压缩利润,这也就是平台毛利率录得19.7%不及市场预期20.5%的原因。
但回头看,用高额广告费换来的54%增长量的活跃用户,却没有带来同**的销售增加及盈利上涨。《小熊掰玉米》的道理就连小孩子都懂,可是此时的唯品会似乎却不太想的明白。
唯品会没“品”了?
唯品会诞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许多品牌陷入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货款收不回来,现金流吃紧。唯品会抓住了这个机遇
同时唯品会靠着与传统电商截然不同的差异路径,针对**女性的消费需求,建立起特卖模式的护城河,成功成为电商行业的老三,站在了淘宝和京东的身后。但随后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让唯品会老三的位置没能坐太久。
但其实拨开唯品会的“特卖”外衣,其实它的商业模式本质就是:帮人清库存,跟街边的清仓大甩卖是一回事。
但唯品会的特卖模式是以寄卖模式为主。所谓寄卖,就是品牌商把自己的库存放在唯品会上卖,但唯品会只提供平台,自己不会把品牌方的库存买下,卖不完的尾货,唯品会还要打包退给品牌方。
有人甚至会用“品牌方的下水道”来形容唯品会。
即使是这样,唯品会依然是一个比起综合类电商相差甚远的平台,例如他品类少,吸引力不够,流量获取成本高,以及特卖模式的可复制性强,也使得唯品会在电商领域一路走的如履薄冰。
后来,唯品会做出了关于男性消费的诸多产品。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唯品会男性用户相关订单,同比增长80%。沈亚也表示,“男装、运动户外、3C电子产品等品类,带来了男装和运动度呈指数的增长。”
处于自己业务模式的单一化,经营方式相对保守,唯品会的收益增量基本也就不会出现在因为业务创新而出现的收益扩大。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多投广告,多招揽客户,然后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当一部分居心叵测的商家了解到你追求的是**成本,那自然也就有了空子可以钻。同时你的所谓的“八次检验”再是形同虚设的话,恐怕就没人能帮你了!
前唯品会高管李祁曾经说过:“唯品会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唯品会也因为“偏保守”而错过了很多机会,当它的体量越来越大时,就更加不敢试错,这也导致唯品会今天缺少‘战略纵深’,拓展新增长点的空间不够。”
小错误多了也就成了大错误了,滴水穿石,积跬步而至千里。但愿唯品会别**被消费者送去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