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粘锅涂层、洗涤剂和抗生素滥用等产生的新污染物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在山东烟台举行的第十五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多位院士谈到当前亟待解决的新污染物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近期,陆家嘴苏州百亿“毒地”事件引起业内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关注。据了解,我国是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大国,加强新污染物在内的污染物管控工作,对防范环境与健康风险意义重大。
2021年,新污染物治理进入**“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2022年,**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市发布配套文件。
论坛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对新污染物的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无法有效控制新污染物生产和环境排放,缺乏对其**科学的的环境风险评估。对此,多位院士提出建议,如加强对新污染物科学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法规和排放标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健康。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已知的新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加强污染源和迁移途径的研究
**科学院院士、**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研究员江桂斌在会上介绍新污染物:它涵盖了广泛的人工合成化学品或微生物,存在于环境中,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生活中的包装材料涂层、不粘锅涂层、洗涤剂等,还有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都会成为新污染物的来源。
他认为,虽然致病机制还不明朗,但可以确定人类患上某些疾病的原因是环境污染。目前已知结构的新污染物只是冰山一角,近期11部委发布的管控要求,公布5种新污染物化学结构,其中仅一个化学结构就可能产生上百万种化合物。大量的新污染物未知结构、未知含量、未知毒性,管控面临极大挑战。
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列入抗生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等14种新污染物,同时将清单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考核,压实地方责任。
江桂斌表示,污染正在发生,化工品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新污染物,环境介质中的新污染物存量较高。目前,人类对污染源、毒理数据和汇集迁移特征仍缺乏足够的认知,比如如何通过食物链传播,也缺少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方面的**科学评估。
对此,他建议,要重视化学品管理,提升源头控制技术,包括微生物技术、超滤膜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环境纳米技术。同时,对**新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提高相关技术水平,研究开发替代品。
江桂斌强调,新污染物防治是长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仪器设备、操作人力和经费,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对于科研机构来说,现在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为未来打下基础,发现新污染物致病机制也需要各个交叉学科的共同努力。
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制定新污染物法规和排放标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健康
**工程院院士、**工程大学教授侯立安长期研究污水和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等,他在此次论坛上呼吁重视水体中的新污染物防治问题。
侯立安介绍,新污染物难降解、生物毒性大,一旦**到水体,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例如,云南滇池等湖泊河流的污水由污水排放等导致,部分城市污水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但目前,针对新污染物法规和标准体系还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应尽快制定污水厂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新污染物的排放。
他建议,加强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避免化学品泄漏,尽可能不使用有毒原材料,节约使用化学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建设新型的智慧水厂,强化新污染物治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在论坛上,侯立安呼吁加强去除新污染物的技术研发,比如利用纳米吸附性材料、污水出离心技术和**氧化法等,促进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化发展,**能耗和污耗。
他表示,作为前沿科学,纳米吸附性材料在环保领域尤其是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实现对污水中新污染物的**处理和传统污染物的处理,提升去除新污染物的效率。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 发自山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