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投资者的区别是什么
当下活跃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分为财务(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无论是财务投资者还是战略投资者,都能为所投资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战略投资者。通常是和拟投资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相近产业,或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其投资的目的除了获取财务回报以外,更看重其战略目的。如果企业希望在获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获得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通常会选择战略投资者。这有利于提离公司的行业地位,同时可以获得技术、产品、上下游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互补,以提高公司的赢利和增长能力。 战略投资者通常比财务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更长,因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的**股权投资是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出于对生产、成本、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而不仅仅著眼于短期的财务回报。例如,众多跨国公司近年在**进行的产业投资是因为他们看中了**的市场、研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因此.战略投资者对公司的控制和在董亊会比例上的要求会更多.会较多地介入管理,这会增加双方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磨合的难度。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风险是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竞争者。如果一家跨国公司在**参股数家企业,出于战略的整体考虑来安排产品和市场,就可能与引资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或目标相矛盾。**一些曾经的知名品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被打入冷宫,就是这一风险的真实写照。 财务投资者是指那些主要出于财务目的的投资者,独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属于这一类。财务投资者的基金经理未必不是行业专家,特别是一些有行业倾向和丰富行业经验的私募股权基金。金触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 多数财务投资者除了在董亊会层面上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外,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曰常管理和经营,也不会成为潜在的竞争者。投资完成后,财务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项目就很难控制,因此他们更加重视对行业成长性和管理团队素质的考察。 财务投资者关注投资的中期回报,以上市为主要退出途径。所以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他们就会考察企业3~5年后的业绩能否达到上市要求,其股权结构适合在哪个市场上市,而他们在金融方面的经验和网络也有助于公司未来的上市。即使财务投资者在投资后获得了控股权,他们也不准备长期保持对一家企业的控制,在企业公开上市后,公司的控制权会再次回到企业内部。所以如果一家企业希望保持其独立性,财务投资者是**的选择。
战略投资是什么意思
战略投资不是企业自己搞定所有的事儿,需要外部**价值交换
很多人以为战略投资就是集团搞定项目全周期的所有事儿,其实是错的,对于战略投资项目来说,只不过刚起步的时候,需要集团提供品牌背景背书、初始启动资金、前期研究和商业设计工作,组建初始团队,一旦项目开始运作,就和其他商业项目一样,需要充分市场化运作,不了解这一点,运营的节奏和思路可能**跑偏,只能闭门造车、孤陋寡闻了。
所以战略投资项目和一般的外部创业性项目一样,都需要不断的和外部商业环境循环交互、能力互换,不断调整发展和业务方向,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可见战略投资项目不是孤立的,要试图融入到外部的环境系统中去,而这个决定我们战略投资项目成长和成败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系统也是战略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土壤,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战略投资生态系统。
战略投资生态系统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是群落要素
,即包含集团内部、外部与战略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合作企业、金融资本、政府单位、科研院所等群落,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系链;所以刚开始战略投资项目的启动,需要集团给予从战略战术到人财物各个维度的支持,当然离不开集团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倾斜,但是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和行业里面的佼佼者、**企业、创新者、**者有充分的接触和调研,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当然离不开外部的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的整合。
另外说一句,如果你的战略投资项目能引进战略投资人,那你就成功了50%。
第二是环境要素
,包括战略投资项目所相关的由政策、市场、金融、空间、设施、文化6个主要方面的环境要素。想想你为什么上来就先研究政策、产业环境、区域发展环境,为什么要考虑市场拓展战略,为什么要考虑C端的人群在文化属性方面的消费诉求,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这也是商业的土壤。
第三是作用机制
,战略投资生态系统中各个主体的运作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项目的快速增值,各个主体之间开展专业互补、资源共享、势能转化,当然具体价值交换的路径、节奏都是由主导企业来操控的。这里说的是让整个战略投资项目所有参与要素都形成自发的价值作用机制,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不断升级运营能力,不断做深护城河,让各种要素围绕战略目标有机组合、发生化学反应,**精准运转起来,这就是有机整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