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在历次减半之后的365天内,市场表现都相当亮眼。目前距离比特币下一次减半已不到155天,知名的链上数据分析公司Glassnode这周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减半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仅仅是众多因素之一?
为此,Glassnode从比特币的流通量和投资者行为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来探讨。
- 评估「可用且活跃(Available and Active)」的流通量
- 衡量「储存和储蓄流通量(Supply Storage and Saving,也就是囤币)」增速
- 分析资本流向对比特币市值的影响
BTC可用流通量创历史新低
Glassnode将「短期持有者流通量(155天内有在钱包之间转移的BTC数量)」和「交易所余额」视为比特币的可用流通量,观察下图两者的规模类似,皆在230万枚BTC左右。
综合这两种数据,Glassnode判断当前总流通供应量约23.8%(蓝线),处于历史**水平。
日常交易量占总流通量5-10%
另外,Glassnode也衡量可供日常交易的比特币总量,根据他们的分析这包括「一个月内有移动过的比特币(139万BTC)」和「期货未平仓量(41万BTC)」。
观察下图,综合这两者数据显示日常比特币交易约占总流通供应量的5%至10%,反映出市场上可用于交易的比特币数量相对较少,投资者似乎更倾向持币。
囤币增速高于BTC增发量**2.5倍
而在储存流通量(stored supply)方面,Glassnode认为可以用以下指标来衡量:
- 长期持有者流通量(Long-Term Holder Supply):155天内未在钱包之间转移的BTC数量
- 非流动性流通量(Illiquid Supply):存放在几乎不动用的钱包中的比特币数量
- 贮藏流通量(Vaulted Supply):**休眠的比特币数量
观察下图可以发现,自2022年起各种储存流通量指标的净变化幅度均超过自由流通供应量(Circulating Supply,橙色)的变化,幅度从1.1倍到高达2.5倍不等。这意味着,投资者累积储存流通量的速度相较于比特币的增发量更为显著。
熊市时囤币显著
从以投资者持币时间为基础的储存流通量角度观察,Glassnode发现长期持有者(蓝色)和贮藏流通量(绿色)展现出类似的积累模式。
这种投资人行为特别有趣,似乎可分为三个阶段:
- **阶段发生在熊市中期,此时价格从历史**点急剧下跌。
- 第二阶段出现在熊市的后期,此时市场底部逐渐形成。
- 第三阶段则是在比特币减半前后,投资者带着期待而进行购买。
BTC流动性低
**,Glassnode提出衡量流动性的指标,该指标说明:「要实现比特币市值1美元的变化,需要改变多少已实现市值。」
观察下图,在牛市的后期阶段(橙**域),要实现市值的1美元变化,需要超过0.75美元甚至1美元的资本流入,但这情况在过去是短暂的。
而在熊市期间,这个比例可能降至0.10美元到0.30美元之间。这意味着比特币的流动性较低、价格波动加剧,因为较小的资本流动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目前,这一指标接近长期中位数0.25美元,显示比特币的供应和流动性相对紧缩。